提到旧约人物扫罗,你对他有怎样的印象呢?擅自献祭?追杀大卫?扫罗似乎是一个复杂的人物,让我们今天从自我价值这个角度来重新认识一下扫罗。
扫罗出场是在撒母耳记上9章,圣经形容他又健壮又俊美……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(撒母耳记上9章2节)。扫罗天生条件非常优越,堪称高大威猛,又被选为以色列的君(16节)。但当撒母耳按照上帝的旨意选拔他成为国王时,他却连连推却,认为自己来自一个微不足道的家族,没有资格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(10章21节)。当众人想要寻找他的时候,他却“藏在器具中了”(10章22节)。
读到这里,我们对扫罗的印象似乎是非常谦逊,他在人面前躲藏起来,质疑自己的地位和能力。到底这种自我否定是不是真正的谦卑呢?
其实,扫罗作王期间在不少方面表现出领导能力,也取得过不错的战绩,但他也常常显出怀疑、惧怕的情绪,甚是喜怒无常。他甚至容易受到别人的评价和批评的影响,他十分在意自己在人面前的形象。(15章30节)
扫罗对于人的惧怕盖过了对上帝的敬畏和顺服,以至于上帝选择了合自己心意的大卫作为后继者。大卫的出现,让扫罗陷入更深的黑暗之中。当众人欢声笑语庆祝大卫和军队胜过歌利亚凯旋归回时,他却大发雷霆,几乎要杀掉大卫。
如此看来,自我贬低并不是真正的谦卑,因为扫罗没有稳固的自我价值感。在他心中,百姓的位置也高过了上帝。百姓怎么说,往往更影响他的情绪。因此,他对年轻、又对自己忠诚的大卫看为是一种威胁,一次次地试图将他吞掉。而大卫却放过了一次可以杀掉扫罗的机会,因为他仍然尊重扫罗是上帝所立的王。
遇见大卫开恩,扫罗也倍受感动,对生命也有了一定的反思。他对大卫说:“你比我公义;因为你以善待我,我却以恶待你。你今日显明是以善待我;因为耶和华将我交在你手里,你却没有杀我。”(撒母耳记上24章17-18节) 但遗憾的是,扫罗的心态与行为并没有真正改变,在后续的故事中他仍然追赶大卫,受困于内心的嫉妒与恐惧。
学谦卑的第一步,其实跟正确又稳固的自我价值有关,否则我们就需要不断从人与事当中寻求价值与认可,他的焦点总在自我身上,自卑并非谦卑,而是一种骄傲。
反思:
我如何看待我自己?我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?我有嫉妒憎恨其他人的问题吗?
祷告:
慈悲仁爱的天父,愿祢的恩典浸入我们生命的每一部分,内心因为祢的爱和肯定而满足,从而学习接纳自己的有限,能够欣赏他人,愿我们能够一点一滴转化这个社会的竞争文化。
操练1
:
透过研读圣经,寻找有关上帝创造、价值、恩典的经文,认识自己在上帝眼中的宝贵价值。
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攻破耶路撒冷,掳走以色列百姓,兴盛一时。他也因此变得极度骄傲自大,他认为自己天下无敌,然而这并没有为他带来内心平安,反而心里惶恐不安。(但以理书2章2节)
如日中天的尼布甲尼撒王不记得梦的内容,他的智者和巫师也无法讲解他的梦。当但以理谦卑求问上帝时,上帝便将奥秘的事情向但以理显明。
尼布甲尼撒王虽然佩服但以理的上帝,但他并没有真正改变。这时,他仍造了一个金像代表自己的权威与统治,并宣布当人们听到各种乐器的声音时,必须跪拜并敬拜这个金像。(3章6节)
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因拒绝这样的要求而被丢进火坑里,上帝则出手拯救他们,让他们毫发无损。看在眼里的尼布甲尼撒也不得不感叹:“沙得拉、米煞、亚伯尼歌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!”(28节)
不过尼布甲尼撒王并没有因此改变,他又做了另外一个梦。在梦中,一位圣者宣告一棵代表他权力的大树将被砍伐,只留下树干,预示着尼布甲尼撒王将被剥夺王位、失去权力,并且被迫过着野兽般的生活,直到他认识真正的王是谁。
但以理为王解梦时已告诫他,“王啊,求你悦纳我的谏言,以施行公义除去罪过,以怜悯穷人除掉罪恶,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。”(4章27节)
但尼布甲尼撒王听到梦的讲解却没有真正信服,也没有因此而谦卑警醒。上帝给了他足足一年的时间改变,他却仍然说出骄傲自负的话:“这大巴比伦岂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首都,要显示我威严的荣耀吗?”这话还在王口中的时候,有声音从天降下,说:“尼布甲尼撒王啊,有话对你说,你的国离开你了”(30-31节)。此刻上帝终于出手,让他从最骄傲的巅峰跌下来。
尼布甲尼撒王被赶出人的住地,像母牛一样吃草,被迫生活在野地,并且与野兽共处,经历极大的困苦。这一系列的经历让他的傲慢消失不见,他终于开口赞美上帝,承认祂的权利与统治。“现在我尼布甲尼撒赞美、尊崇、恭敬天上的王,因为祂所做的全都诚实,祂所行的也都公平。那行动骄傲的,他能降为卑。”(37节) 他也认识了自己的卑微与限制,“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为虚无”(35节),他所说的显然也包括他自己。
当人懂得敬畏上帝,看见上帝的圣洁、伟大、智慧与能力,才会认识自己的渺小与卑微,看自己合乎中道,以谦卑的心态与他人相处。
反思:
你曾经有被上帝降卑的经历?这些经历如何成为你成长与转变的契机?
祷告:
亲爱的上帝,国度会兴衰更替,唯有祢的国永远长存。在永恒的主面前,我们卑微却被祢深深所爱,愿时常看见祢的主权与荣耀,在地上以祢丰盛的平安为乐。
操练2:
每天开始之际,感谢上帝给予你新的一天并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祂。在一天的不同时刻,学习随时与上帝连结。夜晚时,花些时间回顾这一日自己的状态,及时回转。这个简单的操练可以让你从一天的开始就将注意力转向上帝,并意识到祂的临在,随时归顺于祂、将荣耀归于祂。
在使徒行传中,当司提反受害的时候,旁边有一个人在暗自欣喜,他就是扫罗。扫罗是一位法利赛人,拥有令人称羡的身份和资历。法利赛人向来以严格遵守律法、丰富的学识、较高的社会地位为骄傲。因此,他眼里容纳不下基督徒,他曾极力地迫害基督徒,用权势压制基督徒。(使徒行传9章1节)
然而在前往大马士革捉拿基督徒的旅途中,扫罗遇见了复活基督的显现。那道光让他俯伏在地,当他听见耶稣的声音,他认得那是主。“扫罗,扫罗!你为甚么逼迫我?”(使徒行传9章4节)那时,扫罗三天什么都看不见,他专心禁食祷告了三日。大马士革是一次震撼的、降卑的经历。
在祷告中,扫罗在异象中见到亚拿尼亚使他重获视力,并领受来自耶稣基督的呼召与使命,他随即受洗成为了跟随基督的人,成为了上帝的仆人。从此,他的生命方向和目的都发生了彻底翻转。从逼迫基督徒到服事基督徒,在外邦积极宣讲基督的福音。他的名字也从希伯来名字“扫罗”成为了希腊名字“保罗”,也反映出保罗立志要成为外邦人的使徒。
我们也从保罗后来的书信中看到保罗的这种转变,在认识主之后,他不再以自己是法利赛人的身份而骄傲,而是将自己定位为基督的仆人。他将过去的宗教地位,成就看作粪土,为要得着基督。他意识到自己过去热心逼迫基督徒,靠行律法追求自以为义的骄傲。他说:“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。然而我蒙了怜悯,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祂一切的忍耐,给后来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。”(提摩太前书1章15-16节)
因为经历了恩典与怜悯,保罗不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和知识,他常常诉说自己蒙恩的经历,并喜欢夸自己的软弱,“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”(哥林多后书12章9节)。他真实经历为什么上帝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。
从扫罗到保罗的转变,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大马士革的经历,那是与恩典相遇,保罗的信仰对象、身份与使命都不再一样。可能你我并没有那样震撼的经历,但如果我们也常常记念上帝在我们身上所施与的怜悯与恩典,我们就能常常感恩,并深感自己不配。
反思:
你与主相遇的那一刻是怎样的?你如何体会上帝所赐予的恩典?
祷告:
慈爱的上帝,若不是与恩典相遇,我的心仍然得不到安息。在祢牺牲的爱中,我找到自己的价值,才能真正放下自己。
操练3:
常常分享自己的见证,如何被上帝拯救,从黑暗进入到光明国度的经历,认识自己不过是上帝蒙恩的管道,需要不断倚靠上帝的恩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