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如何从灵性的角度看饶恕?笔者访问了中国神学研究院副教授潘怡蓉(Annie Pan)博士。她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督教灵修学、灵命培育与实践神学。她也曾多次在公开讲座中分享饶恕与灵命成长这个议题,以下她主要从耶稣关于饶恕的三句话、饶恕的五个阶段与饶恕的三个祝福进行阐释,并给予在这方面有挣扎的读者两点实际的操练与建议。
一、 耶稣关于饶恕的三句话
1.耶稣十架七言的第一言“父啊,赦免他们!因为他们所做的,他们不晓得。”(路加福音23章34节)
耶稣深深明白这些无知的人对祂的悖逆与背叛,但祂可以理解与接纳他们。 这份神性的爱与饶恕正是源自耶稣理解的爱,祂能够明白人的愚昧、无知与罪行,因此祂有能力赦免与饶恕。
2.“我对你说:不是到七次,乃是到七十个七次。”(马太福音18章22节)
关于七十个七次的饶恕教导,其实是针对那些不停得罪我们的人,我们可以祈求上帝给我们内心一份平安与保护,也不要一直活在被伤害的状态,不让他人的恶行与罪的影响停留在我们身上。 饶恕七十个七次对饶恕者来说是一种释放,不再被对方的恶捆绑,并且在上帝的怜悯中,对对方始终存有盼望。
3.“所以,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,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,就把礼物留在坛前,先去同弟兄和好,然后来献礼物。 ”(马太福音5章24节)
当你献祭的时候,如果想到你的弟兄得罪你,而不是你得罪你的弟兄,你也要主动去和好。 所以饶恕要带出多走一步的行动,与对方和好,主动表达出你的善意。
要做到耶稣所说“父啊,赦免他们”,“饶恕七十个七次”,并且主动伸出友好的手,善待对方,我们需要上帝的爱与怜悯藉着圣灵注入我们的生命。
图:潘怡蓉博士的灵修彩绘
二、饶恕的五个阶段
人只有在感到自己受到伤害,遭受损失才需要饶恕,受伤者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够进入真正饶恕的状态。
第一阶段会感到伤痛。被人伤害总是会痛,感知自己有伤口,有痛楚的感觉。 没有痛,就不需要挣扎去饶恕。接受自己真的有伤是朝向医治的起头。
第二个阶段开始将怒气发出。这个阶段受害者会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?为什么会是发生在我身上? 上帝允许我们可以有空间来看清我们为何生气。
第三个阶段会经历沮丧。沮丧的时候,人开始有了不如追讨对方,以牙还牙的报复想法。 但这个时候人会面对两条路,一是选择报复,二是坚持靠上帝走向医治。
选择报复的第四个阶段将变得面目可憎,到了第五个阶段,他就变成伤害他的人的样子,甚至更加变本加厉。 反弹的冲动塑造他成为了跟他所憎恨的人一样,他便输了自己的美善生命。
但另外一条路是选择医治。经历沮丧,但是不想成为对方的样子,此时就只能祈求上帝赐下新的恩典。 当受害者不平衡的心态有新的恩典与爱注入时,心里慢慢就会产生能力。 饶恕他人不能够单靠理性,而是要在现实人生中,经历新的恩典、新的关怀与鼓励,才会产生力量。
选择医治的道路到了第五个阶段便是生出智慧。很多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,虽然有时仍会隐隐作痛,却帮助我们学习接受人生有残缺,思考人的限制、思考对人性的认识。
三、 饶恕的祝福——三方面变得老练
在所有亲密的关系包括同工关系中,饶恕的功课是相当实际的。在我们学习饶恕的过程里面,我们会越来越成熟,这个成熟与老练有关。
老练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,第一你更认识自己。 本以为自己脾气很好,但后来发现自己某些地方也容易受伤,被侵犯。老练的意思是你知道自己脆弱的地方,便学习设立界线的应对他人,不随便被人利用、践踏。
老练也表现在懂得防御。在众多的人际关系中,你知道你跟拥有某种特质的人相处容易受伤。 你学习在接纳对方之余,不让对方引爆你的炸弹,能继续做该做的事,而不让对方影响自己,这是一种人际的老练。
老练的第三方面则是学功课,理解当我们受伤,除了是自己的罪、人的罪,也是上帝在训练我们成熟。 这样的成熟是爱的成熟,经历被上帝医治后,终于有能力可以自由自在地善待他人,但不受他人反应的影响。
在饶恕过程中,我们在上帝的爱里面老练,包括在自己的脆弱中懂得保护、在人际处理上懂得防御,在上帝的作为里面,爱能够与日俱增。
四、在饶恕操练中培养两个习惯
在饶恕的灵性操练中,我们学习以善胜恶,清醒地知道自己里面有一份破坏力与杀伤力,祈求上帝将美善赐给我们,克服我们里面的恶。我们可以培养两个习惯。
1)受伤时学会休息。记得要多喝水、好好吃东西、运动,把愤怒的那股能量有效地疏导出来,透过安抚、鼓励、自我打气,走出沮丧的状态。
2)懂得不钻牛角尖。有时问题没有解决没有关系,先放一放。中肯地看到在自己的个性、过去人生经历中,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。 但不要把眼光总是放在我们难以饶恕的人之上,要跟那些对你好的人,创造你未来的人好好走下去,创造新鲜的体会,享受友谊、继续跨步未来。